
美团透露,原本美团正准备对外公开给骑手缴社保,被京东提前获取,用给骑手缴纳全额社保的舆论优势,迅速加入了战局了,让美团陷入被动。
而京东参与外卖市场,这个抖音都因啃不动而放弃的硬骨头,让京东在资本市场上也不被看好。
这个故事有很多个版本,有的说京东增长乏力,想夺回被美团独吞的闪送市场;也有的说美团信息服务费太高,亟需有新的平台加入。总之,各种分析和说法。
我想讲一下自己的观点,这套商业逻辑从创始人的角度来看,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故事。
在我看来,京东打探到了美团的内部消息,更像是编出来的故事。
早前美团的老板王兴接受一个采访,主持人问,你觉得最好的生意是怎样的?
王兴回答说,是在火灾的时候卖灭火器,没人会在意灭火器能用多久、外观好不好看,也不会比较灭火器的性能,最关键的是即便价格超出市场价格也能卖出去。
王兴对最好生意的思想,一直贯彻于美团的战略中。
你下班后疲惫得只有躺在沙发的力气,躺下后肚子开始咕咕叫,但你完全不想再换衣服出门或者走去厨房,这时候除了美团外卖别无选择。
需求端极强的需求,结合餐饮商户对高翻台率的追求,促成了美团外卖生意的火爆。
商家一旦吃到甜头,就没有降低生产的念头;用户一旦有了更好的就餐体验,也没有倒退回去的理由。
美团的生意就完全在王兴的舒适范围之内,先撮合两端的需求,提供最优的产品,规模化之后再收取高额的信息服务费。
京东外卖的生意逻辑同样处于东哥的舒适圈内,因为京东是从骑手的角度出发,用缴纳全额社保的手段来加入竞争格局。
京东老板东哥,是在中关村门店一步步起来的,早年京东的逻辑就是一款线上的「电子货架」产品。
网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,是东哥跟快递小哥称兄道弟,在路边一起吃火锅喝啤酒吹牛,看起来配送员跟东哥并没有拘谨都很自在,在兄弟情义里面,最起码也要缴纳社保让兄弟们上班安心。
因为东哥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要让兄弟过上好日子的演讲,提到京东,最先想到的就是配送员的效率和服务,其次才是商品,这也是东哥创始人性格的产品化表现。
不仅仅是美团和京东这两款处于风口浪尖的产品,任何产品/公司都跟创始人性格很相近。
这个角度能从产品里看到创始人乃至于背后公司的状态:百度搜索首页的广告越来越多、米哈游游戏能持续火爆、淘宝也加入了外卖 …
往往,创始人才是产品的内核。
–>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