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需求是怎么来的


判断一款产品有没有价值的唯一条件,是能有效匹配用户需求。凡事在验证后发现是臆想出来的需求,会被称为是伪需求,有效的需求会才会被进一步验证、细分和具体化。

推演到最开始,需求是从哪里来的,如何抓住变化窥得其中的需求,这个问题应该是作为一名独立开发者所最需要关心的。

那么,需求是从哪里来的呢?

主要有三个途径:1 技术的变化 2 文化变化 3 自我的变化。

1 技术的变化

今年的苹果的新品,我最喜欢的是 AirPods Pro3,一方面是从工业设计角度重构了耳机入耳的体验,另一方面是增加了心跳传感器。

新需求是怎么来的插图

对我来说并不喜欢戴手表,因此在健身的时候并不会太在乎心率,由于我太过于 I 了,耳机反而成了必备的,每次去健身房一定会打开降噪选一期播客听。

在 AirPods Pro3 增加了心跳传感器后,心跳能够作为健身的实时反馈,今天目标完成了没,结合我的身高体重、体脂率等换算出今天运动消耗的热量,以及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出一套更加科学的健身教程。

技术的出现,让我出现了这些更加具体的需求。

在入手 AirPods Pro2 了解到有运动传感器时,我就开发了一款能检测低头的产品,用于矫正我在工作时脖颈压力太大的问题。

新需求是怎么来的插图1

同样 AI 与 AirPods 的结合,也出现了有趣的玩法:外区的 AirPods Pro 在 Apple Intellgence 的加持下已经支持了同声传译的功能,也就是在佩戴 Airpods 时,无论交流的对方说的是哪国语言,你听到的都会是中文。

技术的变化会带来的需求变化是最明显可见的。

2 文化的变化

小时候我特别喜欢《游戏王》这部漫画,后来分享给周围小伙伴看之后,我们就会一起满城到处溜达寻找能买到卡牌的玩具店。

新需求是怎么来的插图2

当时在学校比较流行的还有战斗陀螺、四驱车、悠悠球等的小玩具,在他们看来游戏王纸牌并没什么意思,也如同我们看他们不如游戏王好玩一样。

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正版,但是我们会选择 40 张纸牌很快乐地做在一张桌子前玩到天黑,并模仿漫画中赢家能从输家卡牌中任选一张拿走。

其他的同学也一样,有的在球场打到天黑,也有的在家玩电脑,不同的兴趣之间就形成了不同的小圈子,不同的小圈子之间在需求层面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。

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园班级里面,把这种文化的差异投射到社会中,就会发现会有无数种文化:车友群、果粉、骑友等等。

当社会文化因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,就会产生新的需求。

本季番《胆大党》第二季热度很高,漫展上就会逐渐出现其中的人物,对于 cosplay 外设的需求就会增加。

新需求是怎么来的插图3

3 用户的变化

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,低层级的需求在被满足后,往往就会去追求更加高级的需求。

新需求是怎么来的插图4

对于食物的功能性需求满足了,人们就会去追求吃饭的环境、餐具的摆放、餐品的外观、口味的层次感等等,就不会再因为吃不饱饭而感到焦虑。

在我眼里一条爱马仕丝巾的价值可能没什么特别的,但在别人眼里可不一定这么想。因为我仍然处于比较低的需求层级中,而别人早已满足了低级需求,开始追求品牌的溢价。

在这套理论将人划分为几个层级,所处在不同层级的人核心需求不同。就如同一款 App 有的用户看中的是功能,有的用户看中的是价格,有的看重的是交互。

当一名用户从对功能的追求,到了对交互的追求,可能你的产品就会失去这名用户。因此你需要的是抓住对功能有需求用户的核心场景是什么,在场景下猛功夫,就能获得更多相同的用户。

当从低层级到了高层级时,人往往会很茫然,不知所措,此时就会诞生全新需求。


所谓的刺激起来的需求,都会随着刺激的减少而逐渐消失,不存在的需求就是不存在。

你的产品能在那种程度上让用户满意,取决于你对新需求的把握能力。千万不要再去幻想用户有哪些需求了,看看周围的变化,就能发现不少可以实现的有趣的产品。

–>END

我最近在做一个精美独立产品试用和团购的实验,如果试验成功我会尽快上线相应的产品,目前我已经联系了多款产品参与团购(flomo浮墨笔记白描等),独立开发者或者对产品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扫下面二维码加群。

新需求是怎么来的插图5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