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 摆脱思维惯性


👋 你好,这是「独立开发的100个思考」第5篇内容。

01

经常会有听一种说法,叫做「别人就是这么做的」。

说出这句话,一般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要推卸责任,说事不怪己,给自己开脱;另一种是不愿自己思考,直接照搬。归根结底就是在诉诸无知、诉诸权威、诉诸公众,事情就算出失败了也不能说是自己错了,自己永远正确。

「别人就是这么做的」,这句话的魔力就是在思考的惯性上面,之前做事是沿着他人的思路下来,发现事情做的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,他人的思路就给指出了方向,在后面再遇到的问题的时候套公式就可以,长此以往,他人的思路就成了自己的方法,思维的惯性严重依赖于现有的方法。

刚出来做独立开发的同学,做事习惯上还会依赖于在职场的工作方式,由于职场上的工作是多协作完成的,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,长期专注在一个技能领域,会过高地看重自己所做的部分,忽视其他部分工作的重要程度。

02

做开发的同学在开始阶段,就会对未来盲目的乐观,因为总觉得事情不成的根本出在技术上,但在我这儿技术从来都不是问题。就会习惯性地把技术打磨到最优,针对小功能或者是低频问题,做完整的是技术方案。这个过程是非常熟悉的,然而一旦产品要做用户的时候,就开始两眼一抹黑,完全不知道有什么途径推广,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维系用户。就习惯性地想要邀请这方面专业的人来入伙,自己只做好技术就可以了。

惯性让你觉得要深入钻研技术,把产品的底层技术做到最稳定,把其他的工作交给其他入伙的同学。而且你不需要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,因为你觉得这些知识基本用不到,也不如别人专业,不如把时间花在技术钻研上更经济。产品还没正式上线,独立开发就变成了团队开发。

独立开发并不是真的只有一个人,但每增加一个人,非货币成本就会增加很多,并不像是在职场中,工作业务量大了就会扩充团队来做那么简单直接。在新增一个人之后,需要定期同步思路、讨论方案、相互理解,还要商定规范、项目管理,有可能会因为别人跟自己的进度不同而产生矛盾,可见人多不一定全都是好事。

03

独立开发本身是轻巧、低成本、高效率,是面对不同环境下的相同问题来探索解决方案,就像「小马过河」故事中,别人的经验仅仅是用于他特定的背景,也同样有「守株待兔」这样老旧的方法不再适用于变化的环境。

1904年,当时备受推崇的刊物《马车月刊》(Carriage Monthly)里有这么一句话:

几个世纪以来,人类一直乘坐由牲畜拉动的交通工具旅行,任何有脑子的人,都不会认为未来会有什么不同。

1908年福特T型车的出现,可以说是几年间全部替代了马车。那些仍然认为马车才是人类交通工具的车夫们,只能眼看着自己丢掉了工作。就跟现在AI时代到来一样,很多重复性的、总结性、经验性的工作,AI能在瞬间得出与领域专家相似的结论。社会范式的改变已经到了拐点,生活方式、工作方式、人际交往方式都在发生着细微的改变,一百年又一个轮回,现在面对的环境似乎与当时并无二致。

《追寻逝水年华》的作者马塞尔·普鲁斯特(Marcel Proust)说过

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,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。

独立开发在技术上是一个重复的过程,但又跟单纯的技术开发还有些不同,你可以继续打着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这种价值观,也可以试试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遇到的问题值不值得去亲自写代码。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