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花了两块钱,从美团用那里学到的产品哲学


我花了两块钱,从美团用那里学到的产品哲学插图

假设,现在你有2元钱以及两个选择。

第一是支付2元,50%获得5元,50%获得0元。

第二是,支付2元,5%获得100元,95%获得0元。

根据历史的实验,大部分用户会选择第一个选项,因为多赚3元的确定性比较高,如果一定要二选一的话,后一个选择虽然获利颇丰,但确定性太低,亏本可能性太高。

之前我一直看不懂,为什么我能支付2元就能买美团外卖多张能膨胀的5元券。

用上面选择的模型就能解释,我作为用户,美团外卖需要我给出确定性的承诺,也就是通过购买折扣券的形式,承诺会持续在美团外卖消费,而美团是因为我给出了承诺,给我多次下单折扣的确定性。

美团外卖相较于前面提到的选择之外,给出了第三个更加确定的选项,支付2元,100%获得6次5元折扣。

显然这个选项比起刚刚的选项更优,支付2元后,用户会更高频地使用美团,美团也会因为用户多次消费而获益。

显然确定性所带来的是一个双赢的结果。

这同样也解释了,为什么购买各种 App 会员时,年费要低于月费,买断要低于年费。

年费价格更低的逻辑不在于给用户打折。

从确定性来看,实际上 年费 > 买断 > 月费(主动支付) > 月费(自动续费),由于买断只需要一次无限期的支付,其用户承诺的确定性要低于多次交易的重复承诺,因此很少有产品支持买断这个选项。

达成支付交易后,用户会承诺会在一定时间里的不使用其他的 App ,从而实现了产品层面流量的稳定。

这也就说明了,为什么付费用户质量高于免费用户,因为免费用户没有给出确定性的承诺不稳定性更高。

不仅美团,支付宝也有类似的设计,碰一碰支付后,会随机折扣并赠送一些线下的现金折扣券。用户使用了支付宝支付,支付宝为了用户继续使用的确定性,赠送红包吸引用户继续使用而形成习惯,反而微信的刷掌支用的人更少。

徐峥早年的文章《把资本倒过来》(在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过),阐述了一种通过确定性的需求来降低生产商的成本,进而降低商品价格的逻辑,本质上也是以确定性的承诺为基础,这也是拼多多的底层逻辑。

简单地使用这部分钱是谁来承担,最终是谁亏钱的逻辑来分析,就会陷入到单一的成本决策中,忽视太多有趣的东西。

–> END

💡 「独立开发方法论」专栏开通了免费试读。点击下面链接可直接阅读

为什么说菜鸟驿站里卖水果的不是一个好生意

打造一个不需要假期的人生

莱芬的启发

祛魅是行动的第一步

已有 52 名同学得到了这份独立开发早期的排坑手册,你可以在60名读者专栏涨价前,以更低的价格领取。

我花了两块钱,从美团用那里学到的产品哲学插图1

此外,本专栏开通了合伙人计划,帮我推广出去的都会有40%(12元)的分成。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