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环境不好的时候,多留意自己的叙事


01

有段几年前 996 的工作经历,有天晚上加班到一点多,回家睡醒早上还晕乎乎地出门的时候,正好碰到隔壁的邻居,邻居问了一句:周末还上班啊。我就瞬间破防了。

那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被公司压迫的受害者,作为工具的自己一文不值,连好好休息睡个好觉都被公司压榨。我就满腹牢骚地到了公司,对谁说话也没好气,自己郁闷了一整天,但又不得不把手上的工作完成。

02

也是在几年前,有次在抖音偶然刷到我很喜欢的电影《王牌对王牌》的解说版,我抱着好奇看看他怎么讲的,看完了三分钟的解说。

在解说里,凯文史派西被称作小帅,塞缪尔杰克逊叫大壮,用“两个人打电话说对谈了好几次”一句话带过了一触即发的紧迫感,电影用警察行动来加强这种紧迫感,解说里却对警察的行动和直升机这些大场面讲了很久。

看完我觉得很恶心,就像是解说者把他嚼碎的东西吐了出来,摆在盘子里放在我面前让我吃下去。

我立刻就卸载了抖音,至今没装回来。

03

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完全屏蔽掉来自于外界的信息,嘈杂的噪音掩盖住了事实原本的模样和我们原本对待事情的态度。我们站在距离事实咫尺的距离,因选择了别人的叙事,成为了行使他人意志的工具。

我非常不喜欢「二手信息」,是因为别人对事情的解读是很主观的,他有他的见解,当事实经过他人处理,依据他人的喜好排序和选择整理后,事实可能已经不再是原本的模样。

历史有一套自己规则,会记录下最为完整的客观事实。然而在身处于历史进程中的我们,会因受到的外界环境的干扰,而产生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。

鸟之所以能在空中飞翔,物理学家跟生物学家都会有自己的视角,他们在飞行的这件事情的叙事结构,就有着很大的差异。进一步的,我们每个人的生长和生存环境都不同,也就意味着我们彼此之间都不可能完全相同,叙事的方式上自然也就有差异。

04

你自己独特的叙事方式,有能力抵消外界的噪音。

有一次午休吃饭,看到别人开保时捷来购物,同事就很羡慕,说如果自己有钱了也天天睡到自然醒再开保时捷出来逛街。其实很多人都会这么想,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就不自觉的拿自己当下去对比。

不过,别人来商场可能只是 routine,而你把它当成了目标,说着:我也要实现财务自由开上保时捷,而别人可能只是碰巧去吃了顿饭被你看到了。

我读到过一句话很有趣,原文是这样的

多留意你自己的叙事,就会发现别人的叙事有多么荒诞,也会发现自己的独特性。

05

放到日常来说,越是小事,越要留意自己的叙事方式,你对众多小事的叙事就组成人生的终极叙事。

在工作上觉得不用太考虑细节,在很多事情的细节方面往往也都很粗糙;在家庭里没有边界感,那在社交上往往也很难顾及别人的感受;在花小钱上过于纠结,在做事情上面也会经常很拧巴。

06

越是在低谷的时候,越要注意自己的叙事。

去年在我遇到法律纠纷的时候,一度身陷严重 PTSD 中,在后续长达十几个月的疗愈的过程中发现,我患上 PTSD 的原因是自己的叙事出了问题:我认为我会在庭审中身败名裂,倾家荡产。但事实上,我提交的证据中非常多对我有利的,我却惘然不顾。

在当下都在说大环境不好的时候,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因为降薪、裁员陷入焦虑中的人。当然可以用大环境作为自己叙事的先决条件,是因为外部原因导致的,归罪于宏观经济,天天怨天尤人;或者认为,经济是周期性的,有现在的处境是为了遇到下次周期时,不会再让自己沦落至此。

其实,你不需要为了合群而叙事层面跟别人达成共识,叙事层面的共识意味着你会把决定权交给别人,然后自己来承担决定代价。

虽然有很多分析、模型、言论就在眼前摆着,触手可得,从别人的结论作为出发点似乎更容易,但很难说别人的叙事是有什么意图和预谋,也很难说他人叙事的局限性究竟有多大。

一切都取决于你的叙事方式。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