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👋 朋友,国庆假期快乐。
在半个多月前,我尝试了一个App团购的项目,但项目似乎并没有引起用户的兴趣。
在我的项目设想里面,App团购肯定是有机会的,但需要找到用户的痛点是什么,就能够把项目推出去。
在复盘中,最关键的问题,就出在这个设想之中。
连用户需求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,根本没法承诺一定是有机会的。因为我连用户需求都没搞明白,仅凭自己对事情的感受,而忽视了最根本事实:所有产品/项目的成功,都是用户主动性选择的结果。
这种思想我在不少文章和书里面都曾经读到过,叫做自我认知的偏见:人会偏向于按照自己对事情的认识,认可「自我感受」,而忽视最核心的问题。
从书中读到的,跟实践中得来的,在我的经验体系中,完全就是两码事。
从别人的实践中接受知识很容易,但在实际项目中接受与自己认识相反的知识,却非常的困难。
我可以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,引用各种名人的思想,显得自己非常「聪明」,但到了实际项目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。
新的项目的来源,一定是完全基于对于用户价值的理解,找到用户、找到需求、找到需求跟用户匹配的场景。如果需求是来自于别人的经验、已成功的项目或者是行业报告,那不得不说,这会是一个很平庸的洞察。
正如张一鸣一直讲的:做一个 ego 小的人才会有大的格局。能在现实与自我感受矛盾与冲突的时候,选择事实而非自我感受,很朴素的道理,却少有人能做到。
在我计划中的另外一个线下的近景魔术项目,也犯了相同的错误:我觉得一定会有需求,因为有朋友成功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音乐节。
只能说是幸好项目还没开始做,否则我还是会使用错误的方法继续贯彻错误的思想。
在我以「项目一定能成功,因为别人已经成功了」的思路去规划一个项目和产品时,就陷入了「自我感受认同」的错误,很大概率上难以达到期望。
上面的思路,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些常见的问题:为什么我参考别人的方法起号却流量很低、为什么我的想法很好但没有用户等等。这根本是站在了用户价值的对立面,从自己对事情的感受出发,丝毫没有想到用户对于事情的感受和理解,自然会遇到这些让你感到痛苦的问题。
🔚